【Kaonews焦點新聞/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統計,平均每4分19秒就有一位國人新確診癌症,但您知道癌細胞除了會在原生器官增生之外,也可能隨著血液轉移到其他器官嗎?一旦轉移到骨骼,那就會發生癌症骨轉移,嚴重可能會導致骨質快速流失,其中又以肺癌、攝護腺癌、乳癌,為骨轉移好發癌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即日起至22日策劃《高醫幫你顧骨力抗癌路上真有力》衛教展。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王照元院長指出,癌症病人除了活得長久,也值得擁有高品質生活。為了避免因為輕視癌症骨轉移,導致劇烈疼痛、臥床、失能找上門。繼2019年首度舉辦癌症骨轉移策展後,今年再度舉辦衛教策展,在健保給付多元骨轉移藥物以及氟化物治療的今日,鼓勵大家謹慎提防癌症骨轉移,若出現相關症狀務必向主治醫師反應,並在醫囑下進行相關檢查。確診後也無須過於恐慌,高醫的癌症中心,可提供一條龍式的跨科別醫療服務,有望幫助病患透過便利的方式,高效迎戰癌症骨轉移。
高醫乳房外科甘蓉瑜主任指出,癌症骨轉移常見發病部位包含:顱骨、脊椎骨、肋骨、骨盆,且發生的部位不同,症狀也會有所差別。舉例而言,轉移至顱骨容易頭痛;轉移至脊椎骨容易腰痛、轉移至肋骨則可能出現胸痛等。值得一提的是,位居癌症增加個案數排行前三名的肺癌、攝護腺癌、乳癌,均是骨轉移好發癌別;此外,多發性骨髓瘤發生骨骼病灶的機率更是超過九成。也提醒,不只有這四大好發癌症的病患要小心,事實上,所有癌症都可能發生骨轉移,因此,若發生相關症狀都要有所警覺。
「隨著癌細胞侵犯骨骼,蝕骨細胞會受到刺激、過度活化,導致骨質快速流失,而病理性骨折、脊椎壓迫等骨骼併發症也會接踵而來」,甘蓉瑜主任強調,骨骼併發症的發生,可能會引起一連串的骨牌效應,而最後被推倒的,就是病患的預後與生活品質!部分癌友骨折後需要臥病在床,在少動、少吃的情況下,肌少症可能接踵而來。隨著身體機能下滑,原訂的療程可能因而中斷或調整,預後當然也會隨之下降。除此之外,臥病在床後,社交生活以及工作也會受到衝擊,憂鬱的風險也會有所增加。
高醫胸腔內科洪仁宇主任提醒,輕視骨骼疼痛症狀、錯失黃金治療期,將近半數病患會發生骨骼併發症。但癌友若發生癌症骨轉移也無須過度恐慌或灰心,現在骨轉移已有多元治療選擇,且健保也都有給付。透過定期回診施打單株抗體或雙磷酸鹽類藥物,就有機會可以控制病程,延緩或避免骨骼併發症的發生。也提醒癌友,骨轉移的控制仰賴長期且規律的治療,若自行中斷療程,可能導致過去的努力前功盡棄。建議患者依據醫囑,積極、穩定的每月回診、完成療程。在治療期間,對療程有任何想法或疑慮,建議可以主動提出、與醫師討論。
洪仁宇主任說明,每種治療都可能伴隨副作用,而骨轉移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就是顎骨併發症。但病患也無須擔心,透過良好的生活管理便可大幅降低其發生率。建議病患在治療前,先進行口腔檢查、治療;治療期間,適量補充鈣質、維生素D;待治療穩定後,也可以在醫囑下進行適當的運動、復健,讓身體機能逐步恢復。也提醒病患善用政府資源,每三個月進行一次公費氟化物治療,只要是進行骨轉移治療、癌症病患、65歲以上等民眾均符合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