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影音市政/社福醫療/環衛交通/建設產業/財經消費/休閒人物/政治藝文/教育

影/完勝周星馳! 「恆春兮」脫口秀讓你捧腹笑到飆淚

2021-12-08  17:10
瀏覽數: 
影/完勝周星馳! 「恆春兮」脫口秀讓你捧腹笑到飆淚

▲九0年代電視「明通治痛單」藥品電視CF廣告。(圖/翻自 網路)

Kaonews焦點新聞/記者 許高祥 專訪

機車維修店老闆 創無數爆笑Rap脫口秀一戰成名

台灣九0年代電視史上相信許多民眾一定看過「明通治痛單」藥品的電視CF廣告,影片中有趣口音旁白配音令人印象深刻,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幕後配音是隱身在高市前鎮區的一位機車維修店老闆,還有個獨特的稱號叫「恆春兮」。除了配錄過多部電視CF廣告之外,這位滿腦笑點的的脫口秀奇葩當時還將時事以詼諧逗趣的新聞播報方式錄製成唱片專輯,簡直是台語版的周星馳,每一位聽過他專輯CD的人無不噴飯、捧腹大笑不已,甚至笑到連(目屎)眼淚都飆出來了!

▲「恆春兮」爆笑台語脫口秀。(視訊來源/角頭音樂 官方MV)

「恆春兮」本名叫鄭志文,因為喜歡彈月琴,母親又是恆春人,所以取名一個帶有鄉土味的名字「恆春兮」,「恆春兮」最拿手的就是台語的廣播Rap,出過三張同名的「工商服務」專輯,專輯內容大多是利用一些調頻廣播電台中賣膏藥的RD廣告模式來自創改編而成,其唸歌的內容也大多也是在諷刺當時社會亂象及民間流傳趣事。

▲恆春兮爆笑無厘頭的說唱風格,打造給閱聽眾一個不一樣的娛樂效果。(圖/記者許高祥 攝)

「恆春兮」過去與五月天、董事長、四分衛樂團、紀曉君等歌手同屬於「角頭音樂」唱片公司,如今同門師兄弟現皆都還活躍於螢光幕前,但「恆春兮」卻堅持不願在螢光幕前出現,雖然自己也擁有很多FANS聽眾,但「恆春兮」私下透露,其實自己最愛的還是現實生活中,機車店修車、玩車的工作。

▲「恆春兮」透露,其實自己最愛的還是現實生活中,機車店修車、玩車的工作。(圖/記者許高祥 攝)

六十年次的他雖只有高中文憑,但透過他獨具一格的思維,卻能將一般平淡無味的新聞事件或馬路消息改編成一段、又一段的爆笑廣播脫口秀,透過生猛語調及百變口音改變當時社會大眾對說唱表演的慣性意象。

▲「恆春兮」將平淡無味新聞事件或馬路消息改編成一段、一段的爆笑廣播脫口秀。(視訊來源/角頭音樂 官方MV)

最早「恆春兮」是跟隨著當時還是時任立委的陳其邁在南部「蕃薯之聲」電台主持發聲,腦筋轉得快的他,當時就不定時將一些新聞事件以非常態性的方式播報,獲得很多聽眾的迴響,在電台結束之後,才被唱片公司挖角錄製發行專輯,千囍年首發第一張專輯後,果然不負眾望,在全省迅速竄紅起來,對於聽膩一般商業性主流廣播的民眾來說,提供了另一種不一樣的娛樂效果。

不愛看電視的怪習慣,讓「恆春兮」有多餘的時間激發創作腳本的靈感,並以無厘頭方式播報新聞更是台灣首創一絕,作品當中融合了台語廣播台呼配上復古配樂,以及如布袋戲中怪老子的口音混合等技巧創做而成,在他的每一個作品裡你會發覺,充滿了濃濃的古早台灣味。

玩笑逗趣之間 發揚傳承道地「台語文化」

廣播脫口秀雖然至今仍不是為主流音樂,但「恆春兮」的專輯在當時盜版猖獗的環境下還是創下不錯的銷售成績,專輯在市場上可是賣得嚇嚇叫。「工商服務」專輯吸引了許多未曾注意這類唱片的聽眾購買,值得一提的是,「恆春兮」表示,他當初錄製唱片純粹只是想以與聽眾分享心得以及抒發自己興趣的心態才去做,所以,專輯發行時他也都沒有向唱片公司拿過任何酬勞,只有拿了幾張專輯分送給親友而已,甚至連自己之前所錄過的第一、二專輯唱片,身為創作人的自己,卻一張也沒剩………

很難以正常角度推敲「恆春兮」的思考邏輯,生性風趣的他,總是常有獨特與人不同的行事風格,另類的音樂創作風,創造了許多令人刮目相看的音樂作品。也証明了除了國語相聲的說唱文學之外,台語的說學逗唱同樣也能加以轉型,製造出不同的亮點使之繼續蔓延下去。

擺脫美聲與偶像潮流的框架,「恆春兮」融合鄉土AM調幅廣播頻道的「草地人」形象,再加以虛構、倒錯、詼諧且又充滿地方俚語發音的方式諷刺揶揄現實生活上的無奈,將台語說唱精華發揮到淋漓盡致。聆聽時,就如同現場收聽廣播電台脫口秀一樣,聽眾隨著他天馬行空的內容開懷大笑,在虛實之間增添了不少戲謔笑(效)果,除此之外,專輯還保存了大量傳統台灣口語文學的魅力,同時也勾喚起四、五年級生童年記憶裡,那一股似曾相識的台灣味。

▲恆春兮在玩笑逗趣之間,仍保存發揚傳承道地的「台語文化」。(視訊來源/公視台語台)

 

Copyright (c) since 2006 KAO News International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中心 廣告刊登 聯繫我們
發佈消息為 Kaonews焦點新聞 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於任何媒體,歡迎投稿及連結。



首頁 要聞/影音市政/社福醫療/環衛交通/建設產業/財經消費/休閒人物/政治藝文/教育